氢电导指示剂阳离子交换树脂床正确的反洗和再生
snt-001bs变色树脂使用方法
这是一类带有指示剂功能的强酸性阳树脂,既能与水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又具有明显的变色特性。不仅有明显的变色特性(再生型和失效型分别为玫瑰红色和黄色或蓝色),交换能力也比普通树脂强。主要用于测定蒸汽和凝结水处理混床出水的阳离子电导率,常用于电厂汽轮机内冷水的监测,及电子仪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
变色树脂用于测定蒸汽和凝结水处理混床出水的氢电导率时,树脂装于直径50mm的透明交换柱中,水中的阳离子被树脂交换转化成氢离子,大大提高了监测水中阳离子的灵敏度。同时,树脂失效时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指示出交换柱的工作状态。
以利于现场的监测。
一、性能指标:snt-001bs
外观:墨绿色球状颗粒
粒度:(粒径0.45~1.25mm)≥95
交换容量:≥5.10mmol/gd
含水量: 50~60
湿真密度:1.07~1.29g/ml
湿视密度:0.79~0.87g/ml
二、操作条件 :
使用温度:100℃
小床层深度:300mm
运行流速: 1.0-3.0bv/小时(bv:树脂体积)
三、树脂失效后,可以倒出树脂进行收集,换新树脂继续运行。
多次收集多的树脂可以一起再生。
再生方法:
1、装填好树脂后,通过盐酸溶液浓度为3-5、体积为树脂体积的3-5倍进行再生、
2、再生流速按照0.5-2.0bv/小时。通酸时间为1个小时以上。
3、然后以2-5bv/小时流速用除盐水进行清洗。洗至ph中性为至备用。
4、一般使用量很少、再生时的酸及除盐水人工费,得不偿失。使用单位都是按照一次性的使用。
变色阳离子交换树脂
变色树脂使用范围:
监测和控制给水、凝结水和蒸汽的氢电导率,是保证水汽质量,控制火电厂水汽系统腐蚀结垢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水汽中氨的浓度、取样流速经常变化,加上机组启停等原因,难以判断h型交换柱何时失效。h型交换柱失效初期,由于少量铵离子穿透,使氢电导率测量值偏低;当h型交换柱失效,大量铵离子透过,氢电导率测量值又偏高。因此,当交换柱失效后引起氢电导率变化时,难以及时判断是水质恶化还是交换柱失效。目前国外采取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变色阳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层与未失效层颜色不同,可以在h型交换柱失效前及时进行再生处理,可以及时发现水质恶化问题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氢电导指示剂阳离子交换树脂床正确的反洗和再生只有对离子交换树脂床采用适当的反洗和再生措施,才可以使离子交换树脂床正常有效的运行。树脂中离子交换树脂如果反洗和再生的措施不恰当,可能会导致下列问题:
离子交换树脂
1、树脂床的压降增高。
2、由于额外的机械压力,会导致树脂颗粒易破碎。
3、离子柱出口出的离子泄漏增大。
4、目标离子过早的穿漏。
5、由于要使用更多的化学试剂,而使操作费用增高。
6、增大了出水的细菌含量(饮用水的生产过程)。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反洗的目的
1、除去离子交换树脂床中夹杂的污垢。
2、除去碎的树脂颗粒。
3、放松树脂床中压实的区域和结块。
4、分离树脂(好的颗粒在上层,消耗完的树脂在下层)。
5、去除树脂床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液流通道”,即:“偏流”,把树脂床恢复到均匀分布的状态,并且表面均匀平坦。
离子交换树脂
下面是正确的反洗程序需要注意的要点
1、我司产品数据中推荐的反洗速度和时间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值。在运行时,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调节参数。
2、反洗水需要通过树脂柱上端的管道排出。因为要将碎的树脂颗粒和污垢排出,所以管道口不要用筛状物罩住,为了防止树脂流失可以在管道的外部安装一个截流弯(曲颈管)。
3、反洗过程中,树脂床的体积要比原始体积膨胀大约>45。
4、反洗过程中,树脂床必须是流态的。这是可以通过视窗观察确认的。在流态树脂床中,树脂颗粒是四处运动的。但是树脂床的表面应该是平静或轻起微波的。不能是树脂床中局部树脂剧烈翻腾。
5、树脂床膨胀到大状态时,其表面应该距离出口>400mm。视窗应该在膨胀的树脂床表面和出口之间,这样可以很好的观察树脂床表面的状态。
意大利OMAL欧玛尔执行器选型参数
收割机轴承有哪些型号?
新鲜辣椒干水分检测仪国家标准及技术参数
使用高压式灭菌器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黄金吸附树脂的使用预处理
氢电导指示剂阳离子交换树脂床正确的反洗和再生
不存在又价低的空气增压泵/气驱空气增压机
防爆张力电子围栏存在哪些优势!
紫外老化试验箱对材料测试的重要性
工业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领域有哪些
橡塑保温板厚度价格
芒果 - 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CK6136数控车床*
鲜柑橘 -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钟祥批发电缆防火涂料的厂家供应商
水处理中PAC和PAM全自动加药装置的应用
怎样对电子天平进行校准以减小误差金科利达
飞机除冰/防冰液(ISO Ⅰ型) - 折射率的测定
中国各地区西门子模块一级代理价格优势
【煤炭检验国标】GBT7702.19-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脱附率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