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双用途电导率和toc(duct,dual use conductivity&toc)样品瓶专用于sievers® m9总有机碳(toc)分析仪的电导率(可选项)。
30 ml的duct玻璃样品瓶带有特制的内涂层,用户可以用同一个duct样品瓶同时进行电导率和toc取样。可以用duct样品瓶进行自动的usp/ep阶段1电导率分析,只需几分钟就能得出分析结果,省时省力,还能避免样品处理的麻烦。在iso 9001质量环境中,用经过验证的自动化设备来清洗duct样品瓶。用低toc试剂水作为最终漂洗水,可以清除样品瓶中的有机残留物。每箱duct样品瓶含30个,每个样品瓶的认证toc均小于10 ppb,样品瓶中无离子浸出。
存放duct样品瓶
带有特制涂层的duct样品瓶是usp/ep阶段1电导率和toc合规测试的理想样品容器。瓶盖上还有一个特制隔膜,能有效阻挡瓶外大气中的co2进入样品瓶。sievers测试了存放5天的样品,凭借专用瓶盖和样品瓶特性,瓶内样品在5天内的电导率升值小于0.2 μs/cm。
在5天存放测试中,将50个duct样品瓶装满去离子水,立即盖上瓶盖。用配置了sievers自动进样器的sievers m9实验室toc分析仪对10个样品瓶取样,在取样后的1小时内测试。这10个样品瓶的电导率和toc平均值在图1中第0天的位置。一天之后,用同一台分析仪再测试10个样品瓶。在第3、4、5天继续测试其余样品瓶,每次运行10个。5天的电导率平均增值均小于0.2 μs/cm,toc值远低于10 ppb极限。请注意,如果用户自己检测电导率水平,表明可以支持更长的存放时间,也可以存放样品超过5天。
图1:duct样品瓶5天存放期测试
比较duct样品瓶和普通玻璃样品瓶
普通硼硅酸盐玻璃样品瓶不适合电导率取样,因为样品瓶的玻璃表面会浸出钠离子,明显影响电导率。gingerella和jacain在“国际计量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rology)”中写道:“玻璃瓶中的电导率溶液的电导率明显高于真实值”。1
为了得到适用于低于10 ppb toc且不产生额外电导率的样品容器,sievers研制出了duct样品瓶。在测试中,用sievers认证的toc样品瓶作为普通玻璃瓶来进行比较。在24小时的测试中,玻璃样品瓶和duct样品瓶中的浓度均远低于10 ppb。两种样品瓶的电导率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玻璃瓶中的样品受玻璃的污染,电导率飙升到3 µs/cm以上,而duct样品瓶几乎不受电导率污染。在25°c时,usp<645>电导率限值为1.3 µs/cm,因此duct样品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 2: duct 和玻璃样品瓶的 24 小时电导率比较
duct样品瓶的最佳用法
严格遵守duct样品瓶的取样程序,就能够消除处理样品时可能造成的污染,从而获得最佳分析结果。由于大气中的co2会干扰电导率读数,因此在加注duct样品瓶时,应当加满,不留顶空。还应当在没有挥发性有机碳(voc,volatile organic carbon)污染的环境中进行取样和分析。voc会影响样品瓶的toc和电导率测量结果。
最佳用法
- 加满样品瓶,不留顶空
- 在没有voc污染的环境中加注和分析样品瓶
- 验证5天内的存放期
提高实验室的效率
按照目前的分析方法,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技术来测量toc和电导率。而将duct样品瓶同sievers m9 toc分析仪一起使用,就无需进行繁琐的样品制备,从而节省宝贵时间。使用duct样品瓶,不仅可以测量和报告单个的吸样样品的电导率,还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得到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 gingerella, m., & jacanin, j. (2000). is there an accurate low-conductivity standard solu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rology, (7-8 月), 29-36.
太阳能胶体电池12V38AH
耐酸耐热菌的检测方法
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厂家技术
意大利ATOS压力溢流阀压力失调*原因之一
玻璃纤维干燥机设备选什么样的好
双用途电导率和TOC(DUCT)样品瓶
激光清洗机:海水不可斗量,神器不可貌相
操作数控仪表车床的七个知识
优特eutech TB1000台式浊度仪
三聚氰胺检测仪的主要应用范围介绍
3型密封胶真空搅拌机搅拌杯技术性能
JJ-5耐用水泥胶砂搅拌机
磁翻板液位计在液位测量中出现实际液位与测量液位发生不一致情况的解决方案
单通道农残留快速检测仪内置国家标准标方法
电镀厂酸雾废气怎么处理
中科环试品牌SN-500氙灯老化试验箱操作说明
撞机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W.Nr.2.4816镍合金棒材耐腐蚀、耐高温
Datalogic得利捷扫码枪的工作原理
如何保证Hitachi液相色谱使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