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器进入市场,当时认为0.45μm级别的膜为“除菌级”过滤器。此类薄膜过滤器曾被广泛用于滤除生物制品和液体药品中的细菌、酵母、霉菌和其它非生物颗粒物。
并采用(serratia marcescens)作为标准菌株检查和确认过滤器的除菌效果。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fda bowman博士发现一种从蛋白质溶液中分离出来的微
小细菌当其在孔径为0.45微米滤膜上的挑战密度达到10⁴-10^6个细胞/c㎡ 时,会有细菌细胞穿过滤薄。后来该细菌被命名为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微小短波
单胞菌”更贴近拉丁文原意)。从此,滤孔更加致密(0.2或0.22微米)的滤膜被应用于除菌过滤。微小短波单胞菌(b.diminuta atcc®19146™)用做检验除菌级过滤器的标准菌株
(pda tr#+26,1998)。最近,一种能透过0.1微米过滤器的细菌(leptospira licerasiae)被发现于genentech生物科技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中(chen et al.,+2012),预示除菌过滤器的
级别要求可能会被进一步提高,或者要求在工艺中增加其它附加措施(如巴氏消毒、紫外消毒)监测并控制这些微小细菌。
那为什么会定义为0.22μm呢?
根据下面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滤膜的标称孔径:
d = 毛细管直径(孔径)
k = 形状校正因子,修正通过膜孔和直接通过毛细管的偏差
σ = 润湿过滤器液体的表面张力
p = 克服表面张力作用,取代膜孔中的水所需的压力
θ = 液体与毛细管壁(滤膜)的接触角
所以除菌滤膜孔径是多少并不重要,它是一个功能性定义,根据astm f838-15,用挑战水平大于等于1×107cfu/cm2有效过滤面积的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对过滤器进行挑战,
经过适当验证,可以稳定重现产生无菌滤出液的过滤器。
采用过滤法去除液体中细菌的在于该技术在除菌的同时能有效地维护过滤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采用过滤技术除菌的记录可追溯到巴斯德时代(1884年),但直至二次世界
大战(1942年前后)才开始商业化生产和使用。除菌过滤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从当初的瓷质滤柱(porcelain filter cartridge),到石棉-纤维夹层(asbestos -cellulose layers),再到现在的薄膜
过滤(membrane filters)三个主要阶段(levy,2001)。
进口化工泵用途范围十分广泛
提升空气质量与工作环境安全——通风风速变送器的重要性
风琴防护罩中PVC骨架的作用
关于Aquakem200全自动水质分析仪的十个特点
无锡pp器皿柜定制
除菌过滤器的定义
GJB150.10—86军用设备霉菌试验
「L93wd罗茨风机采购」选型时需要参考哪些因素?
NORGREN报价 诺冠现货 英国诺冠NORGREN产品的分类介绍
数字推拉力计如何测压铆螺母推力值
橡塑保温板_铝箔橡塑
如何才能更好的保养卷板机呢?
单向车牌自动识别称重汽车衡流程
1公分彩色橡塑板能达到多少度
卫生站废水处理设备工程改造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测定仪怎么用?
便携式耐压测试仪使用前应该通过学习如何发展
山西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硬泡聚氨酯保温板稳定性
高压试验变压器操作时的安全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