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所组成。其中有形成分(血细胞)占血液的45%,共有三类。
1.红细胞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数量zui多的一种,其体积小,圆而扁平,边缘厚,中间凹入,无核,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在氧多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少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呈红色,与氧结合的程度,决定了它的颜色,含氧较多的动脉血是鲜红色,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呈暗红色。
2.白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圆形细胞,比红细胞略大。白细胞种类多,如有颗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在血液中各占有一定比例,当患病时,会发生变化,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数据。
3.血小板:
血小板是很小的无核小体,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皮肤、黏膜、内脏等处容易出血。
血液中除有形成分外,其他部分即为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浆中含许多重要物质,有蛋白质、无机盐(钾、钠、钙等)、抗体、激素等。其中水分占91%---92%。
吃一个馒头消化过程是这样的,现在嘴巴里面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到了胃里去进行咀嚼,zui后到了小肠里面进行吸收消化,吸收大部分的营养.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什么是血脂?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脂质是一大类化学物质,血脂主要包括、甘油三脂、磷脂、脂肪酸等。它们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分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什么是脂蛋白?因为血脂像油脂一样也是不溶于水的,在血液中它们必须和一类特殊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特殊蛋白质就好比运送货物的载体,故称作载脂蛋白(apo)。
主要几种脂蛋白有何特点?乳麋微粒(简称cm)这种脂蛋白分子主要来源于食物脂肪;体积大密度zui低;含外源性脂肪达95%、4%、蛋白质1%、磷脂5%;外观可使血清呈现混浊,cm含量增高时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演变而成;含内源性50%、甘油三脂5%、蛋白质20%、磷脂25%;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之一。
高密度脂蛋白(hdl)来源多种;这种脂蛋白分子体积zui小,比重zui大;其主要成分蛋白质45%、磷脂25%、甘油三脂5%、25%;它(hdl)是心血管的保护因子。
载脂蛋白a 1.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a-1能激活代谢中的关键酶,
3 并进一步清除组织中的,把它运到肝脏去处理,这样便减慢和阻止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相反亦然,若载脂蛋白a-1缺乏,代谢中酶活性降低,则加速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2.高密度脂蛋白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受体的结合(竞争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从而减少了低密度脂蛋白在细胞中的堆积。
载脂蛋白b 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的表面,细胞识别和摄取ldl主要通过识别载脂蛋白b实现。所以,载脂蛋白b增多时,即使ldl水平正常,也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什么叫血脂异常?高血脂是指血液中和甘油三脂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即通常所称的“高脂血症”,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因为高密度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不能过低;同理通常所称“降脂治疗”亦称“调脂治疗”。
温度对量热仪的影响介绍
米欧氮吹仪让实验室样品浓缩速度更快
无菌车间和无尘车间装修施工有什么区别?
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厂家|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生产厂家哪里有
美国VICKERS电磁阀DG4V-3-2C-M-U-H7-6X
血液分离
中控智慧爆款来袭 “颜值+实力”担当 非它莫属
四川一体化泵站给人们生活带来幸福
艾迪机器橡胶扭叶凸轮联轴器选型
柯达机械PET瓶处理瓶片标准工艺
苏州凯特尔仪器拉力试验机生产厂家分享金属材料做拉伸试验的截取参考表
平台量具承重的介绍
4℃Haier HXC-358血液保存箱技术参数
液体过滤袋技术资料
做好以下三点!数控开料机使用寿命有效增加
德国BURKERT宝德气动角座阀产品说明
医疗器械分类解析
Q ExactiveTM Focus 超高分辨质谱分析血红蛋白的点突变
清洗机设备中的高压风机有什么作用?
危化品行业防雷检测综合解决方案